年前,菊小姐告诉我她买好回家的飞机票了,虽然真心不想回家,但还是免不了要回去。
为什么不想回?
我爸妈不想我在上海,现在几乎每次打电话都因为这事吵架。
菊小姐也是坏事成双,一回家就碰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感冒,似乎我们都不再熟悉家乡的环境气候了。
昨天,她又生气地发来/信和我吐槽,原来是被亲戚问了存款。
问我有没有两万存款,别说两万了,连两百都没有。问题是这亲戚隔得大老远了,串门就串门,那么关心我的存款干嘛啊?
我理解她,背井离乡的游子都有相同的痛。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
年,是中国人跨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与过年相关的春运,也被称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歌词里唱:『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可唱这歌的人是王宝强,84年的王宝强十五六岁就在北京漂泊闯荡,二十岁演了《天下无贼》才开始被人熟知,在那之前,他也并不富裕,几年不曾回家过年。
真正没钱的时候,都不愿回家过年。
新闻里在京工作的设计师工作三年月薪八千,但由于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几年下来存款不多,认为自己对不起爸妈,虽想爸妈,却不愿回家过年。
更有些父母延续了一如既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对孩子工作后的要求只增不减:
存了多少钱了?
还在给别人打工?
怎么还没有升职加薪?
简单的话语无形中给子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样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诸如此类的社会新闻着实扎心,越来越戳人痛处。一想到过年回家高昂的路费、同学聚会花的钱、亲戚朋友敬不完的酒、给孩子们发不完的红包,或被迫应对严苛或难堪的问题,回家这件事,顿时变得意兴阑珊。
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膨胀的物质欲,使过年回家成了如此艰难的决定?
比谈钱更可怕的,是谈感情。
有个大我几岁的姐姐,毕业后一直留在上海工作,但伯伯(姐姐父亲)却不同意,认为她在外面混了几年,钱没存下来多少,男朋友也没找,快三十的人了没有结婚打算,于是勒令她回家。
姐姐和伯伯在电话里一通大吵,接着两年没回家过,去年伯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离世,她接到噩耗赶回家,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我们都不愿自己和父母的上次见面,竟成了此生诀别,从此天人两隔。
有人说姐姐不懂事,两年不回家过年,但作为子女,她的心里也一定也是矛盾痛苦的。她知道,即便回家,等待她的依然是与父母无尽的争吵,她没法活成父母心中的孝女,便只有不孝。
类似话题下,总能看到更多生发同感的留言:
有人说,她已经28了,没有男朋友没结婚,回到家里,不但没有得到妈妈的谅解,反而只有嘲笑和讽刺。
有人说,出来混几年了,没找到对象,父母觉得在亲朋面前有这样的一个儿子抬不起头,回家怕被吐沫星子淹死;
有人说,过年回家一趟,还要贷款,不然根本买不起带回家的东西,无法给孩子送上压岁钱,无法接受父母那种失落的眼神;
……
长大后,我们更喜欢沉默,并不如孩童时那般快乐,因为有太多心酸无奈,当我们从天真无邪的孩童成长为需要肩负责任的大人时,角色悄然变化,所有的忧愁,也都一股脑地加诸身上。
其实没有人是真心不想回家的,都是在各式各样的吐沫星子和嘲讽眼神里受到了自尊的嘲讽;
也没有父母是真的厌弃自己家的孩子,只是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好,而有没有存款是否立业,有没有找到自己心爱的人成家,成为了最直观的判断方法。
人活于世,谁都愿意得到外部世界的认可和肯定,那些用各式刁钻问题来责难他人的,内心同样脆弱地可怕。
当你离家在外时,父母看不见摸不着,他们能做的,只是默默祈祷。
当你终于到家时,这些终日的思念便化作一股脑的问候或问询,或者不得体,但也裹挟着他们的爱。
这时候的你,其实不必多说,也不要做无谓的解释,放下手机,认真听他们唠叨就好。
如果做不到不回家,就请放宽心态回家,如果做不到不爱,就请深爱,莫等一切都来不及,才潸然后悔。
过年了,让你的爱回家吧,用心守护父母身边,做个得体的子女。(本文作者:简爱家的Fox Lee)
标签: 不愿意回家过年
评论列表
挺专业的一个情感机构,我一个朋友在那里咨询过,服务很贴心!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