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来访者叫小娟,她可能是我见过最被动的人了!
如果别人不来主动认识她,她就绝不会主动去和别人打招呼;认识的人不联系她,她就绝对不会主动找对方。即使是和朋友吵架了,她也几乎不会做那个主动言和的人。
她在感情里也这样吗?是的。
当她遇见了心动的人,一定会选择远远地观望,哪怕别人已经主动示好了,只要不是明确地表白,她都会装作不知道,她的口头禅是:“他喜欢我吗?没有啦!我感觉你们误会了。”“他没有明确说喜欢我呀!也许他只是对朋友也那样吧。”
在人际关系中、生活中、职场中、情感中,她既不会为自己主动争取机会,也难以去解决关系中出现的各种危机和矛盾。(情感问题加导师/信:)
这看似是一种“看淡生死”的佛系状态,但其实小娟自己却很苦恼。
她找到我寻求帮助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说:“我讨厌自己这个被动的样子,我好羡慕那些会主动的人!她们想要什么就自己去争取,想谈恋爱就谈恋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我却做不到……”
在生活中,有一群和小娟相似的人,她们既无法主动,又讨厌自己被动,今天我们就来走近情感被动的人。
被动者并非不想主动,而是不敢主动!
小娟是很典型的“社交焦虑者”,林恩·亨德森博士曾经对社交焦虑者作了定义:由于害怕外界的消极评价而对社交产生不舒服、恐惧的情绪,以及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出退缩、回避行为。对她们而言,主动是一件操作门槛很高的事情。
社交焦虑者在社交过程中还常常经历着一种趋避冲突(可以理解为既想趋近又想逃避的心态),她们会很想跟他人亲近,制造连接,却又担心别人会不喜欢自己,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
小娟就是这样,她跟我分享过一件事:
前两年有一个男生向他示好,男生是他隔壁部门的同事,因为工作上的一些事有了交集。(情感困惑加导师/信,一对一免费分析)
她心里其实挺想跟那个男生接近的,因为她觉得那个男生很阳光,说话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每次刷到男生发朋友圈,想点开头像发条信息问问人家在干嘛的时候,会担心别人觉得自己烦。
白天发,怕人家觉得自己闲着没事做;晚上发,又怕人家误会;早晚不发,中午发,又担心影响人家午休……
最后过了三个月,手机聊天还停留在空白的界面,一句话也没有主动跟男生讲过,后来男生跟同个部门的一个女生在一起了。
一年后,男生离职了,有同事告诉她,其实那时候男生是喜欢她的,但觉得跟她没戏了,才接受了那个女生。
这件事对小娟打击很大。
情感被动的人在社交里的感觉是很奇怪的。她们下意识地遐想自己总是被他人注视着,所以会认为别人很在乎自己的一举一动,甚至有“我做这些,他一定会知道我的用意”的错觉,因此她们在社交中更不容易放开,显得拘谨和被动。你已获得1次免费情感分析,立即领取>>
错误的归因方式也是被动人群的特点,她们对外界负面消息的归因,往往是向内的。
简单来说,就是当人际互动中出现了一个不好的、负面的信息,她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
举个例子,小娟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和一个男生搭话了,但对方当时其实正在思考报表文件的事,所以比较平淡客气地回应了她,小娟就会倾向于把对方平淡的回应解释为“一定是我太无趣了他才不想跟我聊天”!并且她们会把以前的失败经验全部归总,形成一种“我很无趣,所以我找别人搭话总是失败的”的错误认知,导致未来更惧怕主动。
如果我很被动,该怎么办?
当时小娟问我怎么办的时候,我先回问了她一个问题:“在问怎么办之前,你是否有想过,你为什么觉得自己需要变得主动?”
如果被动是一个能让我们觉得很舒适的状态,并且没有给感情和生活带来太多的困难和障碍,那么我们大可不必学习主动。尤其是不要跟风,不要被所谓的“新时代女生应该学会主动!”等标题影响,如果我们不是发自内心地认可这件事,并且有很强烈的自我改变意愿,那还是保持原样会好一点。
因为主动被动就像性格里的内向外向,没有好与坏之分,更多地是要学会如何去适应你所在的环境。
如果我们是真心想要变得主动,需要做到下面两点:
1、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克服恐惧,多积累正面经验。
我给小娟布置过一次作业,是一个月内主动和10个陌生异性进行互动(认识方式不限、互动话题不限、对方条件不限、互动时间长短不限)。
她硬着头皮做到之后,和我分享她的感受,她说:“其实到第9个人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不再那么紧张了,心里有一种‘大不了就被人讨厌,反正以后也见不着他’的感觉。”
一个月之后,没想到10个人最后有5个都在主动追求她。
2、允许自己空出一段改变的时间。
我曾经也是一个很不愿意主动认错的人,即使内心十分后悔,嘴上也硬的很,心里总是希望对方能给个台阶下。
直到有一次,我和一个好朋友发生了争吵,冷战了十几天,我知道我还有一个月就要出国留学了,我不想给自己留遗憾,最终我试着给他写了一封简短的道歉信,发送完之后我甚至把手机关机了半天,不敢打开看。
没想到第二天我再见到他,他很开心地跟我打了招呼,并且请我吃了早餐,三年后我回国了,他仍然是我的好朋友,来机场接我,我很感谢他。
在那之后,我也没有马上变得很主动,到了国外,认识了新的朋友和伙伴,每一次有不愉快或小矛盾,可能5次我才会去主动缓和1次。
因为我觉得我很难做到每次都能够跨出主动的第一步,所以我允许自己有一段改变的时间,我知道哪样做是对的,但我允许我自己慢慢去做到。
经过了很久,我终于能自然地去主动求和、道歉,这都要归功于我没有在成功之后逼着自己每次都要做到,允许自己有一段时间去慢慢改变,这很重要!
3、改变悲观的归因模式。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知晓自己的归因模式,并把悲观的部分调整过来呢?
(1)记录自己的归因模式
面对不同的事情,每个人的归因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心仪对象不回/信,有的人认为可能对方在忙,有的人认为可能对方手机不在身边,也有的人认为可能对方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总体来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最常用的归因方式。
不过想知道自己的归因模式是什么,我们不能依赖记忆,因为人的记忆非常不靠谱。我们可能想不起来上一次对方没有反应的时候,自己是如何归因的,以及产生了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因此,尝试记录自己遇到的重要事件、自己是如何解读的,以及对应的情绪反应是什么,从而将这个过程清晰化,这样有助于我们觉察自己的归因模式。
当我们察觉到自己又在把事情想像得很糟糕时,就能够跳出过往的定性思维,客观地看待问题。
(2)定期复盘,强化自我意识
当我们明确自己的归因模式后,就会知道自己是偏向于乐观的,还是悲观的。
然后给自己定一个期限进行复盘,分析自己决策的过程,弄清楚引发自己悲观归因模式的诱因是什么,有意识地分解影响决定的每个因素。
比如我把对方不回/信这件事,解读成对方厌烦自己,分解出来的因素有: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魅力的女孩;往往我不回复人家/信都是因为感到厌烦;我曾经因为不识趣地一直发/信,而被拉黑。
当我们分解了这些因素之后,就可以拿来和当下发生的事件作对比。
比如我曾经因为对方没有反应而一直发/信,最后被拉黑了。这个经历和当下发生的事情是有区别的,当下我只发了一条/信给对方,并且平常和他也有说有笑。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客观地看待当下发生的事件,也许对方只是忙而已。
定期的复盘能改善我们悲观的想法,从而变得更加主动一点。
自我改变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可能偶尔还会失败,但只要我们真心认同自己改变的方向,也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相信很快就能走出被动!
文|简爱资深咨询师·李洋
评论列表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往往忽略了感情的经营,适当的情感咨询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像你们这样专业的机构
老师,可以咨询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