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反应是一种动态反应,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有应激行为,所以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吧。
一、什么是应激障碍症?
应激障碍症是指人在心态、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态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态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加/信,一对一免费分析情感问题)
急性应激的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
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比如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
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日常生活不知料理,不知道洗脸梳头,不知道吃饭睡觉,需要家人提醒或再三督促。整个人的生活陷入混乱状态。行为增多者表现为动作杂乱、无目的,甚至冲动毁物。话多,或自言自语,言语内容零乱,没有逻辑性。
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恐慌、麻木、震惊、茫然、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内疚,对于突入其来的灾难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这些情绪常常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被打之后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恐惧,丧失亲人之后出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内疚。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个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在极度悲伤、绝望、内疚的情绪支配下,有些人会采取自杀的行为以解除难以接受的痛苦。可能还会伴有躯体不适,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消化道不适、头晕、头痛、入睡困难,做恶梦。
对于受灾人群而言,在灾难发生以后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自己的心态状态很快地调整到正常几乎是很难的。人非草木,面对着尸横遍野,面对着已经突然倒塌了而曾经温馨的家,面对着灾难给我们带来的生死离别,我们最正常的状态应该是什么?不是节哀顺变,不是无动于衷,而应该是上述急性应激反应中所描述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只能说明我们的情感反应是正常的,而不能说明我们脆弱、不坚强,只要是一个正常的有血有肉的人,就不可能在这种灾难面前无动于衷。
那么是不是这种反应是正常的,我们就可以不管不问任由其发展?
当然不是。由于这种状态不仅在短时间内会对人们的心态、生理产生了很大影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如果处理不及时还会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有资料报道,普通人群中50%以上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亲身经历或目睹过创伤事件,在这个人群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有7%-12%。其中女性的患病率为10.4%,男性的患病率为5.0%。
创伤后应激障碍比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要晚,而障碍的持续时间比急性应激的反应要长得多,往往要持续一个月以上,甚至数年。表现为难以控制地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各种场景以及当时的情绪;回避或不愿意提及创伤性事件,不愿意提及更不愿意看到事件发生的场所,甚至不愿意去跟事发场所类似的地方,情感麻木,回避与创伤有关的刺激,从心态学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情感隔离的状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健康是不利的,悲伤、内疚等负性的情感长时间没有一个合适的发泄渠道,往往会引起更多的心态障碍或心身疾病。
适应性障碍的主要表现是出现情绪障碍,伴有适应不良的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等受到局限或不正常。适应性障碍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态障碍,一般是因环境改变、职务变迁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上患者的不良个性,而出现的一些情绪反应、及生理功能障碍,并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及交际能力的减退。
二、应激反应有哪些?
应激是指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态反应两大类。
生理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心态反应包括情绪反应与自我防御反应、应对反应等。应激的反应是刺激物同个体自身的身心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由刺激物引起,还与个体对应激源的认识、个体处理应激事件的经验等有关。
介于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之间的起调节作用的因素,称作中介因素。对于心态社会性应激源,这些中介因素至少包括下述方面:
1、刺激物或心态社会性事件对当事者的意义,这又取决于个体对它的认识与评价,影响认识和评价的主观因素又有个体以往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他的信念、受教育的程度和性格等。
2、个体处理事件和它所造成的心态应激的应对能力。这依赖于他的应对经验、手段、心态防御, 以及他对应对效果的估计和预期等。
3、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前者如社会或情绪支持,后者如特殊的致病物质等。
4、个体的心身组成特点,如身体素质、遗传倾向、潜在的疾病、觉醒水平和个性等。
适当强度的应激对人有积极意义,它们可提高人的警觉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和适应能力,也可以增进工作和学习的效果。然而,如果应激的反应过于强烈、过于持久,那么不管这些反应是生理性、还是心态性的,都将是有害的。所谓“心身疾病”,便是一类与过强过久的心态应激有关的躯体性疾病。
热门文章推荐:
精神紧张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
开会发言紧张怎么办 4招克服紧张
控制情绪: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
评论列表
写的东西感触很深,对情感上帮助很大
如果发信息,对方就是不回复,还不删微信怎么挽回?